有着“中国诗歌之乡”美名的宿松,境内有“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的小孤山;有李白、欧阳修、罗隐等历代名人留下众多遗迹的A级景区石莲洞;有“南国小长城”之美誉的白崖山……。
高嗣照的此组《诗意宿松》诗作,笔触细腻,情感饱满,行云流水般的诗语自然而飘逸,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了宿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同时也体现作为宿松本土诗人所具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文/陈怀)
作者简介:高嗣照,安徽省宿松县文联、书协名誉主席。曾任高中教师十年,县委秘书十年,教育局长十年,民企高管十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84开始文学创作,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月刊》、《青年文学》等全国50多家文学报刊发表大量诗歌作品。已出版个人诗集《感悟人生》、《归来的雪》、《抵达秋天》、《触摸月光》、《高嗣照现代诗选》等。诗歌被选入《中国先锋诗歌二十年》、《朦胧诗纯情诗词典》、《安徽诗歌五十年》等20个版本。曾在《诗歌月刊》、《青春诗歌》等全国诗歌大奖赛获奖十多次。
诗意宿松(组诗)
高嗣照
长江小孤山
写小孤山,我还是要去写江水
写长江。那无头无尾的万里长江
白浪滔滔。除了江水,还是江水
那些话说长江的故事哪里去了?
那些无数的英雄豪杰哪里去了?
掬起一捧江水,倾刻化成了泡影……
唯有在宿松,小孤山像长江的
男人,以雄心和伟岸守护着长江
砥柱中流。日夜与柔弱的江水
相守相伴。江水是阴,而山是阳
小孤山与长江阴阳和合。
想象宿松的明天,该有多美!……
南国长城白崖寨
望着白崖山头,白云缠着白云
石头牵着石头,牵成了一座南国长城
固若金汤。牵成了700年风雨不动。
仍然能想起当年,群雄蜂起
沿着攀龙门拾级而上,落叶遍地
登上“最上一乘”,白崖寨空旷而静寂
泉水哗哗。隐约能听见当年史将军长叹
“听涧底泉声,呼天地是歌是泣?”
峰回路转。山岩上红二十七军的标语
“打土豪,分田地!”赫然可见。
这个上午,白崖寨风和日丽,春和景明
当年的古战场,游人如织……
五祖石莲洞
这一朵石莲,从盛唐开到今天
开在五祖弘忍的道场,开在尘世之外。
石莲面朝龙湖,沐浴着佛光开放
开成了坚硬的石头。内心却空无一物
空。才容得下阳光,装得下日月星辰
只有足够的空,才能安放人间苦痛
与纠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像见忍师傅在石莲洞闭关,放下一切
直到今天,河西山只剩下天空闲适的
白云,来回飘动——
山上寂静的草木,一枯一荣
只剩下空空的佛座石,一阵清风……
太白读书台
公元755年及757年,李白受县令闾丘邀请,两次来宿松。闾丘为李白筑台读书,满足诗人读书写诗的习好。而李白在宿松留下了《赠闾丘处士》等诗歌6首,被宿松人民传唱至今。
——题记
距离755年,你寄寓宿松一千二百多年了。
虽然,只剩下南台山,剩下读书台
剩下你“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的诗句
这就足够,足够你纵情山水!
2023年春日我来了。太白书台芳草萋萋
见不到你和县令闾丘,举杯吟诵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诗人辈出的宿松,已成为“中国诗歌之乡”
这也就足够,足够满足你诗与酒的传承
天空白云飘飘,是否是你醉酒的身影?
书台草木风声,可是你在浪漫的吟诵?
李白对酌亭
这个上午没有风,没有阳光
也不见你和闾丘对酌的身影。
只有一座空旷的亭台,亭台上寂寞的
空旷!山花安静地开放——
虽然是春天,虽然在对酌亭
……时光在掏空一切
生命。金钱。荣耀。曾经的一切拥有
掏不走的是你诗人李白的名字
和你镌刻于人心的诗句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才留下了今天的“对酌亭”
才唤来了诗人对诗人的祭拜!
钓鱼台水库风光
是谁精心构思了这一幅泼墨山水?
中间的钓鱼台水库,是最狂放的一笔
浩瀚的湖面碧波万顷,烟雨空朦。
四周耸立的群峰,雄壮威武
水上的玉树观是飞来的神笔
青砖黄瓦,草木葱茏,频添几分灵气
这高峡平湖鬼斧神工,大自然构思了
多时?大地母亲蓄满了甜美的乳汁
宿松80万子民,嗷嗷待哺
待哺的还有黄梅戏和诗歌——
二 郎 河
发源于罗汉尖的二郎河
流到了钓鱼台水库,像腆腹大肚的罗汉
一年四季笑口常开
沿途口吐莲花,稻谷和绵绵瓜果
陈汉在上游,手持长剑
为宿松降伏水妖旱魔
闾丘在下游勺一瓢河水
被李白酿成了酒和诗歌,二人对酌
喝醉了,就泼洒在宿松大地
生长文章和傲骨。二郎河的拐弯处
伫立着一位长衫飘飘的长者,手把诗书
那是否是漫游归来的朱书?
严 恭 石 道
严恭山以前是县山,云遮雾绕
凉亭河过去是县河,流水潺潺
严恭山下的田地叫仙田铺
仙田铺里的稻谷是满田瑞谷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一位道人
在严恭山修成了一尊石佛。
严恭石道,恰似当年修道的弘忍
佇立在严恭山上,双手合十
栉风沐雨。祈福宿松大地
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
严恭石道始终如一,风雨不动
杜 溪 桥
杜溪河清澈的流水和朱书的
故事,一直在缓缓地流淌
滋润着两岸的稻谷与麦浪
也滋润着宿松的文章和诗歌,代代流淌
河水几经改道。泥沙,庄稼
不断被洪水和时光冲走。
维修后的杜溪桥,沧桑依旧
——隐约能听见,桥面蹄声得得
又有人在打马回家。桥头有人指指
点点,在述说朱书和方苞的故事
杜溪桥通往古今
午间,天空突然浮现出日晕
折射的光辉,一圈又一圈……
白 杨 河
我的故乡是一条河流,叫白杨河
两岸的杨柳长发细腰,衣衫翠绿
河床顺着流水山,日日夜夜缓缓流淌。
河水有时也顺着我的思念,潮涨潮落
白杨河水的涨落,有时并不需要下雨
或山洪暴发。河水涨落并不分日夜
只有家乡的喜怒哀乐。甚至随着我
人生一路的起起伏伏,曲曲折折
白杨河水更大的涨落是故乡的兴盛
譬如二弟孙子出生了,今夜河水
在我心里就猛长。又听说二叔昨夜走了
这一夜,我心里河水没有涟漪!
明年春天,我要顺着白杨河水驾驭
一叶轻舟顺流而下,去采写沿途的风景
五月,回家与妻子一起收割金色的油菜
在 雨 泽 寺
山上的每一棵草木,都先于我抵达
古枫、榆树和漫山的苍松,在日夜坚守
寺前寺后的青草、蔷薇和野菊花
像上山朝拜的一批又批善男信女
每一年都要洗心革面,顶礼龙王
雨泽寺的雨一直在下,泽润苍生
只是没有看见汪洋一片的海水
也没有看见龙王在晨钟暮鼓里游走。
只看见见空法师慈眉善目,口吐莲花
分明是一位菩萨,在为众生指点迷津
只看见一座龙王大殿,气宇轩昂
映照着横山,烟雨空朦的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