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及考古标本移交仪式在合肥举行。 移交仪式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宿松县博物馆移交了黄鳝嘴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共38件(套),包括陶球、石锛、陶釜、陶壶等文物...
近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及考古标本移交仪式在合肥举行。

移交仪式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宿松县博物馆移交了黄鳝嘴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共38件(套),包括陶球、石锛、陶釜、陶壶等文物,是迄今为止宿松县博物馆接受移交文物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文物价值最为珍贵的一次,也为研究新石器时代宿松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等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据了解,黄鳝嘴遗址位于宿松县程岭乡,在1981年春季考古调查时发现,同年冬季进行试掘,1982年春季和1984年春季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发掘出墓葬17座,出土陶、石、玉器等反映新石器时代古代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工具共140余件(套),其中大部分出土文物被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保护,这些大大小小或简约或精美的文物,对真实反映宿松古代居民的日常生活、揭示相关区域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具有重要价值。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协调各考古发掘项目单位与省内各级博物馆的协同合作,让考古发掘成果惠及更多群众,通过文物移交等途径不断丰富博物馆的文化“补给”,形成发掘研究与展示宣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持续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的全民共享。
“此次移交的文物丰富、充实了馆藏,提升陈列馆藏文物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充分展示了宿松县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宿松县博物馆负责人说,上新文物的回归,将有效盘活文物资源,激发博物馆活力,将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