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走进宿松 > 🐟 历史文化 > 内容

宿松鲤鱼山的传说

作者:不详    更新时间:2024-12-12 13:25:49

宿松县城内有座孚玉山又叫鲤鱼山,因为整个山形酷似一条横卧的鲤鱼。千百年来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这鲤鱼山相传是在很早以前由一条金色的鲤鱼变幻而成的。前人有诗赞道:“石齿风流水潺潺,云鳞片片点苔斑,不知蜕骨何年换,飞过江天化作山。”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贫儒在宿松县城南门桥下观景踏青,忽见一金色鲤鱼跃出水面,落到桥头的岸上被一渔人拾起放人渔篓。贫儒见金色鲤鱼美丽可爱,便将身上仅有的几文钱买下并放人城南的放生池。贫儒将鱼放生后再也没有过问,却在科考中中了进士在朝廷为官。那放生池中的金色鲤鱼也不甘寂寞,总想游到海洋去跟随龙王,像那些虾兵蟹将一样成为龙宫的一族。忽一日雷雨交加,鲤鱼乘着一阵龙卷风飞跳起来,跳到了东海。但按龙宫的规矩,屮腰新加人龙族的,必须在每三年一次的长游跃高比试中,沿江先游到宿松县城南郊的龙湖上游的县大河,再跳过城北的龙门山才可封为正式龙族。在这一年的比试中,鲤鱼本以最快的速度最先游到龙湖的县大河,怎奈重回故地万千感慨,又被绮丽的十里桃源和烟柳所吸引,以至在跳跃龙门山时误跳了方向,只听嘣隆一声飞跃而跳,身子却稳稳地落到了县城东北角的潜佳山边。因未过龙门,鲤鱼自知得不到东海龙王的赐封,便一声长叹气绝身亡。随着一陈香烟浓雾过后,片刻之间便化成了一座形似鲤鱼的山峰,这便是后来的鲤鱼山。从那以后,民间也就广为流传着这段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流传既久,逐渐地人们将“鲤鱼跳龙门”引伸到科举及第上,意为“黄榜高照,金榜题名',就等于说是鲤鱼跳过龙门。

传说本邑有位学子在赴京应试时曾写过这样一首绝句:“儿今去应试,父望子成龙,必作鲤鱼跃,飞上九重一“据“宿松县志'记载,鲤鱼山多白石,色如玉,故又你孚玉山《山上遍布苍松翠竹,景色极佳,故有“孚玉青峰。之誊,也是宿十景之。传说鲤鱼山上的白石为鲤鱼的骨头所变:,当年李白来宿松,与山水光祖师谈道时所题名的“聪明泉”是鲤鱼的眼睛所变:跟鲤鱼山相连的弹山是鲤鱼的尾巴所变,当时鲤鱼跳龙门误落此地时,尾巴彈动时成了后来的弹山。东海鲤鱼的后辈们不失前辈所望,在以后的比试中过了龙门,为怀念它们的先辈,它们还定期游回龙湖,从湖底打通一条通往鲤鱼山附近龙井里的地下暗道:那龙井虽海拔较高,离江河很远.但因直通龙湖,又常有东海的鲤鱼从龙湖游来,水位不停地上涨,再大旱的年份井水也不干。

相传有人清晨观望井底,曾见龙影晃动:井水甘甜爽口,为宿松县城内居民烧茶煮饭之首选。还有那鲤鱼山脚下的“聪明泉'水,放发着一种翰墨芳香,喝了可使人聪明伶俐,宿松也因之人才辈出:宿松历史有一县官,为扩建县城要筑新城墙,请地仙察看风弋:地仙建议,县城墙要围绕鲤鱼山而建。鲤鱼山是一座风水宝地,难得的胜境,如把山围在城内,等于是“金盆养鲤'。这样,就大吉大贵、可使宿松文人和官吏层出不穷,多得可用一升芝麻来计数:那县官一听、顿时吓得浑身发抖,面前漆黑。因为那时官场上有个惯,新上任的县官老爷到任,必须例行礼节地拜访接待地方上的官吏,文人和绅士等名流,对在位的和中榜的文人同样如此。县官心想:如真出一升芝麻多的文人及官吏那还得了!再者又怎么突出和表理為己,岂不是自找麻县官怎么也接受不了这“金盆养鲤',又请来第二个地仙,没想到其说法同样。为根除后患,他暗暗授意,不把城墻往鲤鱼山外扩,改向东西方向延伸拓展,即往东扩至小东门,往西扩至小西门,把鲤鱼山拒于城墙之外。这还不够,为把那“鲤鱼'彻底困“死”,县官还采纳了地仙的建议,用条“剴索'把鲤鱼从腮壳到嘴巴给穿起来,即在鲤鱼山旁边自北往南修起一条大路,即现在的龙井路,从而切断了鲤鱼山的龙脉,又是一条穿f主鱼鳃鱼咀的绳索。从那以后,人们常见山的前沿石缝中流着血红的锈水,很多人都说那是穿鱼出来的.血“水。乡下人至今还说宿松历史上没有出过状元,原因就在这里。 后人同情鲤鱼的遭遇,总希望它有一天能够跃过龙门山,得到它所希望的封赏重用。于是竞相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传说既久,逐渐地人们将“鲤鱼跳龙门”引申到科举及第上,意为“黄榜高中,金榜题名”就等于是鲤鱼跳过龙门。据说本邑有位学子在赴京应试时曾写过这样一首绝句:“儿今去应试,父望子成龙,必作鲤鱼跃,飞腾上九空。”

进人现代之后,宿松县城的发展日新月异,围绕鲤鱼山建起了纵横交错的街道,形成了“金盆养鲤'的概势。随着县城建设的日渐发展,宿松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上一篇:宿松九井沟:藏着感人肺腑的传说故事
  • 下一篇:黄梅戏“姊妹腔”,文南词:迈出深闺寻知音
  •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移动端首页 | 电脑端首页 | 留言本 | 网址导航

    © by Susong.xyz